李維華受訪中國經營報談:寵物產業持續升溫,食品原材料溯源管控成關鍵
時間:[2022-12-10]????來 源:未知???? 作 者:特許經營第一網??點擊:
中國經營記者 鐘楚涵 蔣政 上海報道
寵物行業熱度持續。隨著天元寵物等企業的上市,近年來飼養寵物群體人數不斷上升,寵物經濟的現狀以及前景引發關注。
寵物產業規模正不斷上升。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15年至2020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復合增長率為20.2%。根據京東寵物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2022年中國寵物實體市場規模將達1158億元。
根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寵物產業主要分為寵物食品、寵物用品以及寵物醫療與服務行業。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向記者表示:“寵物產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好的領域。此前肯德基可達鴨、星巴克貓爪杯的火爆都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寵物的熱愛。隨著年輕消費者的不斷增加,品牌在打造上要遵從更加時尚、更加適配寵物的大趨勢。寵物食品領域則要向更加健康、營養等角度去進行打造。”
寵物產業快速發展
11月18日,天元寵物在創業板上市。在此之前,寵物行業企業路斯股份、源飛寵物都在今年上市。
除此之外,寵物行業國產新品牌不斷崛起,比如RedDog紅狗、帕特、尾巴生活等。天眼查信息顯示,2019年8月尾巴生活完成8000萬元A輪融資;2020年至2021年,帕特完成三輪融資,A+輪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
在此背后,中國的寵物產業正在快速發展。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2953億元,同比增長33.5%,2015年至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20.2%,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3942億元。
在寵物產業消費需求的變化上,布兜創始人白寧向記者表示:“在最早期的時候,消費者并沒有寵物食品的認知,覺得寵物吃家里的飯也可以,而現在的消費者在養寵物的過程當中非常清楚寵物是需要用專用食品以及用品的。其中,一部分消費者認知比較高,會知道寵物更適合哪些食品和用品以及如何匹配。”
白寧告訴記者,基于以上變化,產品端以及供應鏈端出現了多元化現象。“原來一些工廠只做干糧或者膨化糧,而現在做零食的工廠也比較多。無論是品牌端還是供應鏈端,很多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去布局一些帶社交屬性的零食。”
根據記者了解,從品類上來說,寵物食品行業主要包括主食、各類零食以及功能性補劑等。在用品方面,則包括貓砂、貓窩等以及智能帶電類的用品如智能飲水機、智能貓砂盆等。
根據京東寵物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2022年中國寵物食品份額增至46%,寵物主糧占比34%,成為最大細分品類。其中,烘焙糧增長速度最快,京東寵物烘焙糧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高達96倍。
尾巴生活創始人連姝凝向記者指出,不同類目的價值是有高低的。“類目價值的高低是由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頻次、復購黏性等決定的。在壁壘方面,主食類目高于用品類目,因為主食是比較注重安全性的類目,長期做主食類目建立的品牌心智的價值會比較強。這是屬于比較難建立,但是一旦建立就比較穩固、易守難攻的類目。而寵物用品是屬于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同時對于產品創新比如工業設計上的創新有要求。由于準入門檻比較低,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另外,寵物用品復購頻次低,導致長期的黏性和長期的ROI(投資回報率)沒有食品類目好。”連姝凝表示。
未來空間大
記者了解到,寵物產業目前在供應鏈端面臨挑戰。在產能方面,連姝凝向記者指出:“目前寵物產業的供應鏈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頭部的、優質的供應商比較稀缺,這導致這些頭部供應商的產能比較供不應求,被一些有訂單體量以及合作信任度的頭部品牌壟斷。”
而以上情況就導致行業里出現一些現象。“對于頭部的供應商而言,處于完全不缺訂單的情況。這使其沒有很強的自身品控以及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力,導致出現一些投訴和品控問題。這是3億元至5億元規模和體量的品牌繞不開的一點。因此當品牌到達3億元至5億元體量的時候,就有動力自己建廠,一方面是為了建立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是加強對于原材料溯源的管控以及對于供應鏈管理流程的掌控。”連姝凝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小紅書、知乎等各種社交平臺,確實存在部分關于寵物食品品質的投訴。
對此,連姝凝表示:“實際上,很多時候并非產品的品質問題。首先,不同貓的習慣、喜好不同,比如有的貓從小到大只愛吃干糧,有的貓只吃凍干。這導致它們對于一些品牌的產品會表現出不愛吃的情況。另外,當貓在特需階段像是換季、溫度變化以及敏感期等情況下,在吃某種品牌食物的時候出現軟便、便血情況,可能就會出現類似網上對于產品的投訴。當數量多了之后,就可能引發公關危機。而品牌自有工廠可以更容易監控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給用戶一個更透明的追溯。”
寵物行業中國品牌正在崛起。天貓“雙11”寵物品牌銷售戰報顯示,根據“雙11”品牌累計GMV排名,國產品牌麥富迪排名首位。排名第二、第三的則是美國品牌皇家和渴望。
根據白寧觀察,在終端消費市場上,已經從最早期時候的70%到80%由國外品牌占據,到了目前國產品牌占大多數的情況。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比一直在不斷提升。
對于目前國外與國內供應鏈的差異,連姝凝表示:“主要的差距在于兩方面。一是在肉源方面,溯源到上游供應鏈的源頭,海外的肉源品質會更好,同時價格反而還會更低。這是在上游供應鏈的源頭上成本和品質方面的差距。而決定一款食品好壞的根本因素其實就在肉源上。國內整體的肉源在品質、成本上相較于國外優勢不夠。二是在工廠的管理能力以及品控方面,海外的工廠基本上都是家族企業,對于工廠的安全口碑是非常看重的,在品控上管得非常嚴。”
在目前的寵物食品市場,國產品牌在低端、中端以及高端各層都是有的。連姝凝認為:“不同的價格定位背后的難度和考驗也是不同的。對于中高端定位的品牌,其挑戰在于產品力、產品的創新能力、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鏈接以及有效傳遞品牌價值觀等。如果品牌是將用戶定位在追求性價比的大眾群體,其難度就在于搞定成本控制、品控和供應鏈,來確保品牌能夠在合理的成本和定價水平的基礎上保證食品安全。”
同時,在連姝凝看來,目前我國的供應鏈是可以打造出中高端產品的。“以濕糧罐頭以及各種干糧食品來說,本身的工藝并不復雜。決定產品好壞的是品牌選擇用什么樣的成本(原材料等)去做。只要能夠給工廠更高的成本空間去選用更好的原材料,同時去做更好的溯源追蹤,其實是可以做出中高端產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