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店鋪、貨運等業務向管理型機場經營模式轉變
上海商報記者 周健
上海虹橋、浦東機場決定放棄店鋪、修車、貨運等業務,改由專業化公司特許經營。據悉,此事由中國民航總局主導,意圖從根本上轉變中國民航機場運營模式。
國內
管理型機場成發展方向
中國民航總局等權威機構近日在昆明舉行中國民航發展論壇“2007中國民用機場改革與發展高層研討”,國內大機場負責人、美國休斯敦機場、中國香港機場、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數位資深專家學者都帶來精彩的主題演講。在這個論壇上,特許經營成為與會的國內外60多家民航企業負責人和專家最受關注的話題,機場轉變經營管理模式似乎已經明朗化,將成為民用機場今后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性內容。
民航方面認為,隨著中國由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轉變,民航機場在基礎設施條件、經營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瓶頸現象逐漸顯現,盡管機場的數量布局基本適應我國發展需要,2006年中國內地所有運輸機場盈利為31億元,但是75%左右的機場經營虧損,盈利的機場基本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機場。
目前,我國機場大都直接從事地面服務、商業經營,機場與航空公司間關系不順、業務交叉重疊現象普遍存在。市場供應方單一,缺乏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機場運營和管理水平不高,收費爭議和分成糾紛嚴重。而世界上航空發達國家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一種“管理型”的機場經營管理模式。例如,美國、歐洲、日本的機場,其特點是不直接從事地面服務、商業服務,而是采取特許經營的辦法,引入專業化公司或由航空公司經營。
記者最近獲悉,中國民航總局已確定在北京、上海、廈門、深圳4個機場試點特許經營,地面服務、餐飲、物流、維修、航空信息化等業務將來都可能交付行業內專業隊伍經營,中國民航機場運營體制將因此發生根本性轉變。
上海
機場尚在研究制訂方案
據悉,首都機場的試點方案已獲批準并正在組織實施,上海、廈門、深圳機場的方案還在研究制訂當中。
上海機場股份公司證券事務部人士指出,所謂的管理型機場就是機場不再自己做生意,上海機場將把自營業務轉給社會。由于涉及到自營業務的范圍圈定、特許經營的準確定義、既得利益的補償測算,管理型機場不會一蹴而就,機場和政府都需要在摸索中前進,“所以要調研、要試點、要評估,各方面都是慎重的。”據透露,上海機場還沒有明確特許經營的對象、程度、方式,改革方案無法在短時期內推出。
據了解,上海機場的自營業務已經帶有轉租、合作的成分,上海機場集團商業分公司一般不再直接經營機場候機樓內外的店鋪,機場集團通過招投標引進品牌企業,自己儼然是一個房東。目前,虹橋機場店鋪主要由上海祖生貿易有限公司承租經營,浦東機場店鋪主要由上海淮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東權免稅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東權商貿有限公司、上海列香百貨有限公司承租。
上海機場股份公司經營范圍為航空運輸地面保障服務;經營出租機場內航空營業場所、商業場所和辦公場所;國內貿易(除專項規定);廣告經營和其他與航空運輸有關的業務;綜合開發,經營國家政策許可的其他投資項目。上海機場集團更是擁有一大堆投資、聯營的子公司,上海機場股份、上海機場集團今后需要結合經營轉型梳理這些下屬機構。
條件
特許經營方要保證收益
據上海機場股份公司提供的數據,商業租賃收入每年大約7億元,上海機場廣告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2759萬元,浦東機場航空油料銷售實現凈利潤5.28億元。
據介紹,飛機起降服務是上海機場的主營業務,去年這塊主營業務利潤為17.09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為15.13億元,同比增長9%。除起降服務、商業租賃、油料供應等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去年成本增加21%、利潤率下降9%。
上海機場強調,未來的放棄自營、實行特許經營的方案將體現利益穩定原則,新加入的特許經營方首先需要保證上海機場整體收益不下降。上海機場人士表示,從表面看特許經營是對機場現有利益的分割,但實際效果反而是機場方面得以輕裝上陣,因此全國各機場的負責人紛紛向民航總局表態,希望特許經營能盡快全面鋪開。
新聞延伸
昆明機場特許經營增收6000萬元
昆明機場2002年就放開了一部分特許經營,內容涵蓋地面服務、餐飲、物流、維修、航空信息化等。據統計,特許經營年收入從最初的2000萬元上升到8000萬元,預計昆明新機場建成以后該收入還將翻番。
以云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的實例,機場作為基礎性設施,如果自己專注于建立管理型機場,把一部分業務開放給行業內的專業隊伍,彼此都能得到經濟利益。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