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本文已發表在《中國連鎖》雜志的2011年二月刊,引用必須注明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李維華
經常看到、聽到有些人在爭論所謂的“純正”的特許經營模式,也經常有一些企業家在咨詢我如何打造“純正”的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以及如何打造“純正”的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呢?
為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什么叫“模式”。
所謂“模式”(Pattern),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方法集。因此,所謂“商業模式”,其實就是用于解決商業問題的一系列的方法論、方法集。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純正”的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那么你必須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你之所以做商業,你的目的是什么。除卻社會效益性等目的之外,在經濟上,企業的主要目的無非是實現企業的擴張、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并鑄造一個著名的品牌,或者其他的目的。
為了實現企業的目的,企業其實可以有很多的商業“模式”以供選擇。即便是在可替代特許經營的模式上,企業的模式選擇也可以有許多,包括代理、經銷、直銷、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等。毫無疑問的是,每種商業模式,都是各有利弊的,并不是在模式的任何特性方面,某種商業模式始終比別的模式更好。舉一個小小的例子。雖然通常來講,相比于其他的商業模式而言,特許經營的模式具備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小的風險、更大化的整合外在資源等優勢,但這種被譽為“21世紀最主流的商業模式之一”的模式卻仍然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采用這種模式需要進入門檻(在我國需要備案和信息披露、需要先有兩家經營一年以上的直營店等)。
既然每種商業“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那么,作為企業來講,正確的做法就應該是在選擇商業“模式”上,不能局限于、不是刻意或片面地去追求某種所謂的“純正”模式,而應該以某商業模式為基礎或中心,取長補短地糅合各種商業“模式”之長,而規避其各自之短。
于是,正確的商業模式的理解與實踐之道便是:模式無定。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李小龍的拳法。李小龍在拳法的“模式”上,走的就是我提倡的“模式無定”的戰略。比如,李小龍能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很聰明地吸取歐美的拳擊、泰國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中國的不同流派的武術等不同“純正”模式的優點和長處,甚至吸取了唱戲、恰恰舞等看起來和武術無關的事情中的長處,并同時規避了其各自的短處,最后成功地創造了專屬于李小龍的“模式”——截拳道。李小龍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大師,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拳法的其中一個目的所在:能打倒對手的就是好拳。所以,在明晰了這個目的之后,李小龍的具體拳法之道其實圍繞這個目的而進行,而不是為了拳法而拳法。類似的思維其實也還有很多的例子,比如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
企業家們從李小龍的例子中應該能明顯地得出一個啟發:既然現實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商業模式,而且是都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商業模式,而企業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的擴張、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并鑄造一個著名的品牌,或者其他的目的,而具體采用哪種商業模式,則絕不是企業的目的!所以,企業在做特許經營的時候,應該以特許經營這種商業模式為基礎和主線,同時敞開心胸,放開眼光,廣泛并實際地采納與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代理、經銷、直銷、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等在內的各種商業模式的長處。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建立另外的包裝、價格、規格等,然后以經銷的方式進入別的更廣的渠道,從而在同一個品牌之下與自己的連鎖經營或特許經營渠道網絡遙相呼應,相輔相成;比如你可以在區域的市場開發上,把特許權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來實施代理,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區域加盟商的威力。
你要學會創造一個以你自己的企業名字為名的獨特的商業模式,創造屬于你自己的、不是依附或從屬于某個拳派的“截拳道”,而不僅僅是生硬地把自己劃歸為某一個所謂的“純正”的模式,比如特許經營。如此,模式方為真正之模式,特許經營方為真正之特許經營。
具體到實施這種糅合后的“模式無定”的大特許經營模式的細節上,連鎖企業可有許多文章可做。下面就舉一些實戰的方法和思路供企業參考和借鑒:
一、在連鎖分店的開設類別上。不要被某些幼稚且愚蠢的“雙軌制”謬論限制住,只開設直營店和加盟店,而應該以“多軌”的思路進行,在連鎖單店的投資上,可以把單店的有形、無形投資等分類,然后由特許人、加盟商或甚至另外的投資方分別進行比例不同的投資,亦即除了直營、加盟之外,還可以有合伙店、合資店等多種經濟形式。
二、在直營店和加盟店的對待上,特許人企業應從全局和長遠來看,科學地規劃兩類店的開設地區、數量和速度等,不能僅僅狹隘地認為所謂的“加盟不如直營更賺錢”。
三、在產品和服務的類別劃分上,特許人企業也應敞開心胸,除了自己單獨采購、加工或制造之外,還可以使用自由連鎖或自愿連鎖的形式。
四、采取實體店和虛擬的網店相結合的方式。
為了防止企業的實體店和網店之間在商圈范圍上的沖突,企業應規劃好產品在每類店上的分配以及價格、財務結算體系等。
五、把生產、加工、銷售、售后服務等價值鏈予以重新分配與整合。
連鎖企業可以研究并重新分配與整合自己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售后服務等價值鏈,然后去開設不同產品和服務內容的店,這些店互相配合,能更好地、更靈活機動地把企業的市場做大、做強、做活。
六、在連鎖單店的經營權和所有權上,可以實現更有效、更創新的經營,比如店的投資各方可以分別承擔店長、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職責或義務。
七、哪怕僅僅是加盟店,特許人企業或連鎖企業也應該拓寬思維,開設多種類型的加盟店,比如根據受許人的權利范圍不同,可以把特許經營分為四類:單體特許或單店特許(unit by unit franchising)、區域開發(area development)、代理特許或主體特許(master franchising)、二級特許或次特許(sub-franchising)。
八、把特許人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分類和再改造,分別進入不同的渠道。
比如根據消費者的細分,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數量、包裝、規格等進行再改造,然后科學規劃,把某些產品和服務輸入特許經營的連鎖店,而把另外一些某些產品和服務輸入特許經營的連鎖店這種渠道之外的渠道,比如采取經銷、代理、直銷等各種渠道都可以。
如上等等,不勝枚舉。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特許經營發展到今天,已經度過了學習、模仿特許經營的固定、特定模式的階段,而跨入了以“模式無定”的思維來創新特許經營模式的嶄新階段,企業要想在新的時代中取勝,必須與時俱進地在“模式無定”的思維之下學會糅合。
作者介紹:
李維華,經濟管理博士、工科學士,著名特許經營專家,“特許經營學”概念的中國最早提出者和中國特許經營學的奠基創始人?,F執教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主要講授《特許經營管理》課程)。
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特許經營世紀精品叢書”主編,中國特許經營第一網(www.1390139.com)創始人、首席顧問,多家企業、協會、網站、媒體、雜志、高校等的常年管理顧問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特許經營第一同學會會長。
歷任數家連鎖企業、特許經營企業的總經理等職業經理人職務。
1998年開始從事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的理論研究與實戰操作。
已寫作、翻譯、主編特許經營書籍數十本,總字數超過1000萬,包括《特許經營學》、《特許經營理論與實務》、《如何編制特許經營手冊107問》等,這些圖書均被國家圖書館和各省市、高校等圖書館珍藏,并成為眾多高校指定教材。
在國內各類專業期刊雜志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數百次接受雜志、報刊、電視臺、電臺、網絡等媒體采訪,包括中央電視臺、《法制日報》、《中國商報》、《參考消息》等。
為數十家公司成功構建特許經營體系,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成功輔導過數百家特許經營、連鎖經營企業。
在國內重要場合發表近百次特許經營演講。
成功策劃及舉辦多屆特許經營高級培訓、認證或研修班、沙龍、論壇、公開課等,培訓學員超過一萬人,培訓總時間超過7000小時。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