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阿爾托奇不僅是一名暢銷書作家,也是名投資人和企業家,對他來說,“做個‘企業家’并非是創辦下一個臉書,甚至不是創辦其它任何企業。它是找尋生活中屬于自己的挑戰,以及決心用創造性的辦法來克服挑戰。”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以及那些不滿足于現狀之人所采取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即使你沒在擺弄未來改變世界的發明,也沒有在硅谷立門戶的打算,企業家思維也一樣能豐富你的工作和生活。下面是企業家與眾不同的8件事:
1. 勇于追夢
只要勇敢追求,夢想定會成真。(華特·迪斯尼)
企業家選擇放棄一份‘常規工作’帶來的熟悉與安全感,而去過一種充滿不確定、缺乏安全感的生活。做出這樣的選擇需要巨大的勇氣,不過,對于像迪斯尼這樣的代表人物而言,潛在的回報值得付出。
2. 客戶重于自己
只有利他的生活才有意義。(愛因斯坦)
追求自己名聲的企業家少有。相反,他們更關心想幫的人或想解決的問題。當遇到困難時,這可能給他們任務帶來一層區別于成敗的意義。蘋果前首席布道官蓋伊·卡瓦薩基(Guy Kawasaki)在《猿:作者,出版商,企業家》一書中寫道,“在你最黑暗,最沮喪的時刻,記住你正試圖給人們生活創造更多價值,記住你將感受的滿足,或者記住你走得更遠的動機。”
3. 學習永無止境
我幾乎把人生看成是自己從未接受過的長期大學教育——每天我都在學習新事物。(理查德·布蘭森)
由于干的工作是創造新產品、發明做事新方法,大部分創業家做的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事。他們很明白,最重要的課程源于生活,因此為了盡可能多地吸收知識,終其一生,他們都保持著開放、靈活和好奇心。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開始靠一份小學生雜志起家,但最終擴張成了連鎖唱片行、一個唱片品牌,一家航空公司,現在甚至有了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理查德一生都在不斷學習和適應,而非限于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
4. 字典里沒有“放棄”
成功者永不言棄,退縮者絕無勝利。(文斯·隆巴迪)
很少有發明家或創業者能一次成功。要創造持久而有價值之物,想法只是一個起點,此外需要長年專注而投入的辛勤勞作。在誦讀詩人兼制作公司創始人凱利·蔡(Kelly Zen-Yie Tsai)看來,毅力是企業家精神關鍵因素。“這就是當企業家的意義所在:真心專注于一尚不存在之物,不斷努力,直到夢想照進現實。”她說。
5. 享受失敗
失敗只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而這次你會更明智。(亨利·福特)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對失敗的恐懼能讓你束手無策,但企業家們敢于擁抱失敗。失敗喻示挑戰極限,人們在不斷嘗試新事物時,失敗在所難免。
6. 發現并滿足世界所需
個人才能與世界所需的交匯處,就是你的使命所在。(亞里士多德)
企業家們渴望所做的不只是隨于興趣——他們想要解決某個問題或創造能滿足某種需求的產品。有些人創業緣于對低效而漏洞百出的系統失望,另一些人則是被那些遭遇貧困或不幸的人所感動。
TOMS(美國著名的休閑女鞋品牌)創始人布萊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在阿根廷旅行時發現那的孩子沒有鞋穿后,創辦了自己的企業。“缺少鞋穿不僅是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方面——包括上學、從當地水井中取水等必需事項——還讓他們容易感染多種疾病。”他在《從重要之處著手》一書中寫道。
7. 改造,讓舊事物更好
問題從不在于如何想出新點子,而在于如何擯棄舊思想。(迪伊·霍克)
盡管有人可能會認為企業家主要是關注前所未有的想法,其實他們經常翻新現有模型或升級一款過時產品。有時,這些再發明的想法會給我們運動、閱讀及飲食方式帶來改變。要知道有一次,他們甚至徹底改變了冰淇淋。
Ben & Jerry's冰淇淋公司的創始人本·可汗(Ben Cohen)和杰瑞·格林菲爾德(Jerry Greenfield),在佛蒙特州伯靈頓的一個翻新加油站起家,后來從加油站發展成了冰淇淋品牌,以提供眾多特殊口味,如“加西亞櫻桃味”和“懵懵懂懂味”而全球知名。他們也是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先驅,經常談及企業如何回饋社會并且為公司贏得了B級企業證書。
8. 最重要:行動至上
不開始,必無結束。(歌德)
相比其他人,身為行動派的企業家,想法不會隨時間流逝而褪色。他們是將抽象變為具體的大師。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是生活的一個巨大挑戰,也是判斷一個真正企業家的最終因素。
也想每天收到這樣的文章嗎?到本文最上面一鍵關注我吧↑
您的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