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給學生們分享領導力的時候,其中一個內容就是,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和高層和甚至中基層員工,尤其是創始人和高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因為你的個人形象往往代表著企業形象,個人品牌和價值觀往往會被認為是企業的品牌和價值觀,所以,創始人和高層們的言談舉止一定或多或少地給企業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如此的正反的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比如,因為喬布斯的鉆研科技、創新精神,所以蘋果公司和產品一直備受尊崇和喜愛;于東來的樸實和愛心,給胖東來的品牌和甚至營銷、銷售都直接加了分;李寧個人的在奧運會的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始終讓人無法割舍地對李寧品牌熱愛。
相反,新能源汽車的一些人,動不動就放言遙遙領先、或者拿油車的低配和電車的高配做對比、聲稱類似于“這個年代了,誰還買油車”之類要么瘋要么蠢要么就是壞的話;搞互聯網的一些人,比如那些雖然自己的平臺上假貨泛濫但卻因此賺了黑心錢的人們,動不動就像放屁一樣崩出一些類似于顛覆、算法、實體店不行了等完全封閉于自己的世界并正努力把更多的人封閉到他們自己的世界中并因此自娛自樂的無知認知;一些茶飲業的人,包括那些因造假而震驚了全世界并進而負面影響了整個中概股的聲譽的人們,動不動就聲稱是互聯網打法、直營最好而不能搞加盟;一些服裝類的人,在消費者們質疑其服裝明顯具有小日本二戰時期影子的時候,非但沒有認錯、反思和道歉,卻竄出來,裝作文化人一般地拿文化、歷史之類文字或圖片進行隱喻與譏諷、教育消費者;一些國際上的大牌企業主或高層,對歷史無知或對政商知識無知,會對臺灣、新疆和甚至中國人的生理形象等做出各種扭曲事實的觀點;……等等。這樣的人和話會讓很多消費者對這些人的眼界、格局、個人品德尤其是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的智商非常反感和厭惡,進而,人們就會對其企業和產品反感與厭惡,由此就自然地產生了對企業和品牌、產品的抵制。
謙虛、實事求是、尊重對手、辯證等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然而這些美德一旦被拋棄,則此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和品牌的注定衰微或消亡,更是這些產業的衰微或消亡的前兆。
所以,并不是危言聳聽,企業和品牌極有可能就毀于你的一句話。尤其是在如今,很多創始人和高層紛紛開始打造個人IP、推出系列長短片視頻、經營各種自媒體的時代,你,一定要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