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中文互聯網上的問答類網站)流傳著這么一個問題:“怎樣認識比你優秀的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呢?(以下簡稱‘交朋友’)。” 因為貌似這是一個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我被微博上的朋友艾特了好多回,希望我給些建議。
首先,我不得不承認,這真是一個問得很牛的問題。牛就牛在提問者用“文藝青年”的手法包裝了一個“2B青年”的問題。
如果還沒有看出端倪的朋友,我將這句話以高考作文的出題標準進行一下改下:
“怎樣認識比你‘有錢’、‘漂亮’、‘有權’的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呢?”
“怎樣認識一個‘高富帥’、‘白富美’并和他們成為朋友呢?
“怎樣認識一個‘大腕’、‘名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呢?”
......
我太壞了,識破了問題的包裝——其實這是諸多“不甘”卻又“不敢”的男女青年的自我偽裝,又直擊他們或她們的內心想法——其實大家就是想坐直升飛機,甚至直升火箭,少奮斗幾年。可是這又有錯么?古往今來,這個國家難道不都是這樣的么!
哪怕如此揭示了問題的殘酷本質,還是有各色人等前赴后繼地艾特我,讓我多說幾句,于是,我又引用了一個現代人編的古代故事,試圖大家清醒一下。
話說某年,一進京趕考的窮書生避雨,偶遇一小姐。小姐備紙墨,請書生賦詩一首,遂發現書生真有才華,當晚小姐以身相許。次日,小姐垂淚并送書生穿資盤纏,“君若高中莫負妾身!”。書生發誓后走了,小姐讓丫環把書生的名字記錄在冊。丫頭說:“小姐,這已經是第五十個書生了。”小姐說:“沒辦法,總有一個會考上進士吧?”
引用完這個故事,我就后悔了,因為還真有人打算以這種方式來“交朋友”,我擔心我的優秀人士朋友們能否經得起考驗......
“難道真的就沒有捷徑么?” 粉絲再追問。
“沒有!”——我像小馬哥一樣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為盡管是“交朋友”,但這類“交朋友”已經超出了我關注和研究的人際關系和社交網絡的范疇。
其實,當我們談及“怎樣認識比你優秀的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時,其中隱含的一個前提在當下中國必須要得到充分交流和確認,那就是:為什么你要“認識比你優秀的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為什么“交朋友”?
在《半熟人的社會》一文中,我提及過以前自己總結的一張圖:“中國式人際關系”矩陣圖

在這張圖上,橫軸(實線)是關系,越是向右越是強關系;豎軸(實線)是不同的目的導向,向上代表利益導向,向下則代表情感導向,這是人際交往最根本的兩個目的。由此我們劃分出人際關系的四個象限。
那么,我們將“交朋友”放在哪個象限呢?
我查看了知乎和微博上的評論,絕大多數的網友都像古代那位小姐希望書生高中科舉后“莫負妾身”一樣,希望這些“優秀人士朋友”能夠對自己有所收益(包括能力、見識、找工作、做生意、投資合作等)。這種壓倒性的出發點,已經很明確地將彼此間的人際關系標注為“利益導向”,對應到“中國式人際關系”矩陣圖,也就是利益導向對應的1、2象限。
既然是謀求利益而來,市場規律就會發生作用,如何“交朋友”就有點像如何把自己“賣給”優秀人士,讓他們愿意為你“買單”,當然優秀人士支付的不見得是錢,而往往是他們的時間。
此時,你賣的是什么?他要的又是什么?你賣的是不是優秀人士所要的?這些都成為了“交朋友”的關鍵。
對于普通青年而言,你所兜售的必須是:優秀人士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價值和利益,而且要稀缺,且不容易被替代。這些殘酷的現實恰恰是真實交易的必要條件。
而這些,都不是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所能發揮作用的,更多的是普通青年個人的素質與能力,或者潛力——而這些,都是時間的函數。
當然,如果普通青年已經具備了可以兜售給優秀人士素質、能力(潛力),那么下次我愿意來分享一下“怎樣認識‘和你一樣’優秀的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
結交優秀的人真的有那么難?我發現了一個快速結交二三百人特許連鎖經營界優秀人才的方法,有興趣么?聯系我告訴你方法:010-56239611.


